分類:社區深耕與社區人才培力
2009年松山地方史夏令營
閱讀松山可以有好幾種優雅的姿勢:閒適地走在老街、靜聽耆老講古、謙卑向長者請益、隨手寫下古月照今塵的感動、用鏡頭記錄時光流轉、嘗一口歷久彌新的古早味……原來,臺北城裡還有無數的精彩,等待我們用心去體會。
松山社區大學為了傳揚松山地方文化特色,98年暑期(8/11、8/12兩日),
特別辦理松山地方史夏令營(全程免費),讓松山的在地文化得以在活動中薪火傳承~
98年松山地方史夏令營
|

|
8.11(二)單元主題
|
地點
|
內容
|
師資簡介
|
松山的起點——錫口街巡禮
|
松山老街
(松山區公所集合)
|
錫口,松山的古地名,凱達格蘭族口中的「河流彎曲」之處,老松山人口中的「錫口街」就位在基隆河進入平原開始自由曲流的起點,也是船隻從平原進入峽谷的起點、上游貨物的運輸中轉站。這繁盛一時的「小蘇州」的,到如今仍風華不減,值得細細品味。
|
吳志慶/山水人文學會召集人、中小學校郷土教育推行講師、台灣史研究報導作家、台北市珍貴老樹書、基隆河歷史探索論文著、臺北市松山區志編纂小組成員
|


|
午餐、午休
|
8.11(二)單元主題
|
地點
|
內容
|
師資簡介
|
耆老講古話松山
|
松山慈祐宮附設圖書館八德分館(八德路四段765號四樓)
|
邀請松山耆老,這群地方歷史的活見證,現身說法,在長者的智慧話語和人生經驗中,不僅說著光陰的故事,也傳誦人與土地之間的感情。
|
王長利/中正社大「臺北城探索趣」課程講師
王志堅/松山區改善民俗實踐會會長
郭倉穀/前松山慈祐宮董事長
蘇松林/前松山區調解委員會主席
魏鴻燈/前天母國中校長
|


|
8.12(三)單元主題
|
地點
|
內容
|
師資簡介
|
不在松山的松山——墾拓松山的先民足跡
|
信義路→虎林街→松山火車站(中強公園土地公廟前集合)
|
為何許多「松」字輩的馬路都不在松山區呢?古時候的「松山」(錫口)比今日的松山區廣闊許多,探索不在松山的松山,追隨先民墾拓的腳蹤,認識臺北城的榮枯更迭。
|
王受寧/文風藝術古采文史學會執行長
|


|
午餐、午休
|
8.12(三) 單元主題
|
地點
|
內容
|
師資簡介
|
我手寫我家,拍出真情意
|
松山慈祐宮附設圖書館八德分館(八德路四段765號四樓)
|
珍惜身邊的人事物,從開口問、動手寫起步;再拿起手邊的相機,用鏡頭說故事,拍出歷史的悠遠,在剎那間留下永恆。
|
謝三泰/資深攝影記者、台北縣勞工大學、淡水社區大學、松山社區大學「紀實攝影」講師
|


|
8.12(三) 單元主題
|
地點
|
內容
|
師資簡介
|
松山庶民文化——吃喝玩樂
|
松山慈祐宮附設圖書館八德分館(八德路四段765號四樓)
|
松山好吃、好玩的地方還真不少,每一處的掌故軼事也是豐富多彩,認識他們的來龍去脈,看熱鬧也看門道。
|
林為楷/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、松山區志編纂小組;林湘釔/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、松山區志編纂小組;王啟明/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、松山區志編纂小組
|
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