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位置:社大首頁公共參與與公民意識提升

2016社區樂活共學 台北就像大家庭

社區樂活共學 臺北就像大家庭

文∣周俊男

近年來臺灣的社會文化、自然環境均呈現急遽變動, 臺北市柯文哲市長就任後對於民間組織的高度重視與城市 治理的嶄新願景,氣候變遷、高齡化社會、公民參與…等 議題使得區域乃至於社會整體發展都面臨重大的轉變。近 來許多的事件衝擊人民、政府、企業與NGO的關係,也造 就新的社區工作營造模式。尤其是臺北市聚集了許多 NGO/NPO組織團體,能量豐沛且關注議題多元,各有不同 的經營面向,城市及社區發展工作若能融合不同領域組織 的營造經驗,將可強化推動的廣度及深度。

臺灣區7000多個社區發展協會中,臺北市有359個,在 多年投入之後為社區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。臺北市社 會局多年來非常著重這些社區工作者的輔導與培力,每年 辦理的社區發展工作基礎培訓課程,是針對發展協會幹部、志工、社區工作者及關心社區事務的民眾所規劃。辦理 的社會局人民團體科在繁忙的公務之餘,從承辦人、股長、專員到新舊任科長,屢屢親自參與課程陪伴與交流座談,對於社區發展工作的重視可見一斑。105年課程由松山 社大承辦,課程設計概念是結合理論與實作、觀摩與交流,特別注重趨勢議題與實務案例觀摩,希望擴增學員視野,讓社區營造與發展提供更多動能。

在包含室、內外豐富而緊湊的71小時課程中,經驗豐 富的講師們無不傾囊相授,課程生動活潑。有時還會見到 學員遠自中壢、基隆趕來,即使到達時已經接近下課時分,還是有夥伴仍堅持趕到參與,因為課後討論交流反倒成 了重點之一,並使得夥伴們加深情誼,這也是我們所樂見 的發展。在社區工作的道路上,不僅需要服務的熱誠,更 需要時時增添持續的動力,這不僅來自課程的學習,更來 自夥伴的資訊分享、彼此鼓勵打氣,而社區基礎培訓恰可 提供這樣的交流平台。

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,每每看到這些勤奮不倦的夥伴不 畏酷熱及風雨到課學習,如石潭社區顏理事長、大道社區 毛理事長、古莊社區楊總幹事…等,還有為數眾多的社區 朋友都是典型的例子。雖然已是退休年齡,但承擔重任後 願意重新投入課堂,遇有問題也頻頻發問交流、勤作筆記,實在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典範。看到他們認真投入而又溫 文有禮的親切態度,直覺這些社區的居民真的好幸福,未 來將有這麼好的社區工作者來服務他們,也讓我們對自己 所擔負的規劃協力工作有了更深的期許。

社區營造中心吳碧霜執行長前來授課時曾納悶問道:

「為什麼這個課程總是充滿歡笑?」我想除了對我們的 期許,更多的是肯定學員們視彼此為社區服務的夥伴而 能真誠交流、無私分享。如同期末在大湖社區的交流課 程,看見協會夥伴們在短促的時間裡,從農場採來香草 泡茶、自製豐富茶點還把壓箱寶私房菜包也端出來,他 們忙碌卻歡喜的親切態度,讓人頓時覺得臺灣真是一個 幸福之島。其中,淑玲姐簡短的分享尤為人印象深刻:「從事社區工作這段時間,我的心得只有兩個字―『辛 苦』,但回頭想想就感覺到『值得』。」聽完之後,您 應該也跟我們一樣對這「兩個字」覺得頗堪玩味!

今年最後一堂課就在大湖社區劃下了圓滿的句點,課程 結束在捷運上巧遇大道社區毛水月理事長。他們在課程開 始時還是個籌備會,憑著一股服務的熱誠,在課程結束時 已經正式將協會立案通過。水月姐分享他當志工多年以來 一直到成立協會的理念與想法,他特別提到對課程設計的 讚賞以及對社會局與社大的感謝。我心想,何其有幸能和 這群認真奉獻的夥伴們相識互助?他們付出精神、體力以 及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,只一心想讓自己的社區更好。 我們相約明年偕同社區工作夥伴去參訪大道社區,也真摯 的祝福臺北市各社區發展協會與社區工作夥伴們都能像他 們一樣充滿樂觀的朝氣,用歡喜的笑容迎接每一個嶄新的明天

第 2 頁,共 33 頁

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