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山區早期職業婦女-松山菸場菸草女工

日治時期台灣的經濟仍以一級產業為主,雖然有極少數職業如公車車掌、看護婦、女給、採茶女、菸草女工等提供女性於公領域的勞動機會。基本上,除了從事特種行業的女性如藝妲、女給或女藝人外,一般多數婦女仍屬於一級產業的勞動者。松山煙草工場在1930年代是台灣擁有最多女工的工廠,約1000人,女男比約4:1。而到1936年全台工廠的女工人數是3萬多人。

台灣總督府專賣局-松山煙草工場,設立於1937年,每天大約有1200多人在這裡工作,1947年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,整個工場成為台北東邊一個綠洲。1998年因公賣改制,工廠停止運作,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,其中辦公廳、製菸工場、鍋爐房、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,並將蓮花池、運輸軌道及二戰後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。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「松山文創園區」。

松山菸廠是台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,規劃時引進工業村概念,重視員工福利,附設有完整的勞工福利設施,針對女性員工相關需求與福利設立有托兒所、育嬰房、廚房、食堂、女性公共澡堂、讀書室等,相關設施都設置在工場內部。不僅提供1000多位女性工作機會,也相當進步的提供女性的需求與福利。

 

2025成果展 - 後中東文化與肚皮舞(五)

2025成果展 - 紫流日本舞(六)

2025成果展 - 自由自在玩踢踏(三)

精彩社區

校園位置